服装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申报材料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 (2018年)

发布日期:2019-2-12 10:56:52 访问量:

一、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一)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以服装设计与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设计学、美术学和艺术学理论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设计学、纺织科学与工程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以及文化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平台为依托;以学科建设引领专业建设,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原则,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将社会需求和时尚产业发展融合,引入优质的行业资源共同构建了多维人才培养机制。

中心主要服务于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纺织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8个专业的学生。2018年,中心新增实验教学面积144m2,新增实验仪器设备362台套、设备总值448.2万,年平均实验人时数约23.18万,实验学生人数2100余人。2018年度设课的实验课程85门,开设实验教学项目298项,实验项目开出率为95%。


(二)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等。

中心培养的毕业生深受社会及相关行业的欢迎。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在邱均平版本科专业排名中,连续4年位列全国第二,5星级专业,在武书连中国大学学科专业排行榜中,连续 5 年位列全国第二,A++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排名全国第5,是5星级专业。

利用中心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比赛,如:

2018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国赛铜奖1项,省赛金奖1项、铜奖2项;

2018“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省赛银奖1项、铜奖1项;

2018年全国纺织类高校“创意·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第二届全国“互联网+生命周期评价大赛”数据库专题竞赛二等奖;

第二届“健盛杯”内衣设计大赛金奖在内的多个奖项;

第二届浙江省大学生服装服饰创意大赛一等奖在内的多个项目奖项;

第十二届乔丹杯中国运动装备设计大赛优秀奖1项;

浙理18服表华依澜获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服装模特大赛总决赛第三名。

2018年,学生在中心教师指导下,获得各类专利29项;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项;新苗人才计划立项6个;校科研创新课题立项15项。

学生报考研究生情况。2018届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生考研(含出国境)达到29.7%,2018届考研(含出国)录取率比上一年提升2.6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学生就业率创新高。2018年,服装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8.44%。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98.95%。中心培养的服装人才担任服装企业中层以上设计主管人数多,受到企业欢迎。如中国休闲品牌领导者森马、美特斯邦威、唐狮,中国女装知名品牌雅莹、江南布衣,中国童装领导者BALABALA品牌等企业中,设计管理、产品开发经理、主设等重要职位,都由我们的毕业生担任。

学生创业能力强,成功比例高。2018年,中心举办了第四届创业教育促进交流会,通过项目答辩、经验交流等形式,对学生团队进行系统性创业指导;结合毕业设计作品展演,首次推出了校友创业品牌发布,面向全球直播(关注度超20万);整合校友资源、企业行业资源,成立校外导师联盟;实施“红袖”卓越服装设计师培养项目、卓尚大学生创新创意校企合作项目;举办在校生创业品牌汇;组织学生创业团队入驻校创业孵化园项目和尚+众创空间,运行良好。

2018年中心13位研究生在艺尚小镇我院创新实践基地接待省委书记车俊调研,介绍创新创意成果。1位创业推免研究生作为创新创业学生代表参加省长座谈会。


二、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一)教学改革立项、进展、完成等情况。

(1)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中心依托的服装设计与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及浙江省本科院校“十二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为浙江省本科院校“十三五”优势专业。

中心始终抓好质量工程,确保教学质量。2018年获浙江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本科组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中心教师用教学成果指导学生学科竞赛获奖33项。

2018年中心出台了示范中心实验教学研究项目的相关管理文件,并面向全校开放项目申报,在实验教材编写、小型实验仪器研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设计方面共设立了6个项目,下达经费10万元。

(2)不断强化课程、教材建设

中心重点支持、引导教师参与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2018年课程建设成果:

上线教育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5门,其中《时尚与品牌》课程开课第1周就吸引了全国4386名学习者选课,被“爱课程” 网首页推荐为封面重点课程进行宣传;上线清华大学 “学堂在线”平台3门;第二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

获批省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第二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

2018年中心新增省部级规划重点项目教材1本,校级教材2本。

(3)努力开展自制实验设备研发

中心根据服装类工科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实验教学改革,加强自制实验设备的研发,如模拟人体出汗装置、自动读数的芯吸装置等自制设备。2018年,中心拨款6万用于3项服装相关自制设备的研发。


(二)科学研究等情况。

2018年,中心年度到账科研经费1502.36万元,其中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商务部项目1项、国家教育部1项、国家统计局项目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浙江省科技厅项目1项、浙江省教育厅项目4项、浙江省文化厅项目1项;发表论文99篇(SCI、EI收录17篇),论文他引335次,专著3部;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12项,外观设计专利30项;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三、人才队伍建设

(一)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李重、陈晓华、姚伟军入选

2018年中心有专职教师78人,其中实验管理人员22人,正高11人,副高39人;博士学位16人。

2018年,中心主任邹奉元获“纺织之光”2018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师奖;季晓芬被评为“2016-2018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陈敏之获“2018年华鼎教育贡献奖”;刘丽娴获“2018年桑麻奖教金”、“五四青年奖章”、“521拔尖人才”;任力被评为“2017年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钱丽霞在2018国际新手工艺运动大奖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奖”4项;陆珂琦获2018日本新潟国际写生绘画展佳作奖。


(二)队伍建设的举措与取得的成绩等。

(1)坚持内培外引政策,培养与引进并举

2018年,晋升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4人;引进博士、副教授等师资7人,是历年来人数最多的一年。

(2)支持教师学历进修,搭建青年教师成长新平台

2018年,攻读博士学位4人;支持教师出国研修25人次;5位教师在省市和研究院挂职。此外,中心1个教师团队帮助温州永嘉县获批首个浙江省时尚类特色小镇创建单位;2名教师参与的中国纺织联合会纺织服装行业绿色制造体系7项团体标准发布实施;1个教师团队参加2018杭州全球旗袍日活动。

(3)联合企业技术力量,聘请企业导师

2018年,中心聘请来自服装生产企业、纺织商品检验检测部门等的62名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中心的企业导师。企业导师参与合作课程成绩评价、毕业设计评审,他们针对学生设计作品,用行业和市场的眼光进行评价。此外,对面料检验、服装制作和管理有着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起到了很好的言传身教的作用。

 2018.1.jpg

图1 企业导师现场指导学生作业


四、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

(一)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中心的网站是http://fzsyjx.zstu.edu.cn/,网站教学资源总容量有69075MB,目前访问量累计已超过54余万人次。

2018年,中心继续完善、更新及丰富了网络实验教学资源。《成衣工艺学》、《服装立体裁剪》、《服装流行分析与预测》、《时装工业导论》、《时尚与品牌》等课程的实践理论部分视频在“爱课程”、“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平台”、“学堂在线”等网络平台上线,吸引了全国各个学校的学生选课,全部课程累计选课人数达到5万人。 


(二)开放运行、安全运行等情况。

(1)开放运行

中心的实验仪器设备面向校内外开放。

校内: 2017年开始,服装基础实验室实现网上预约上机,实现了每周7天,每天13小时开放;开放实验项目20余项,真正实行了“时间、空间、内容”三开放。2018年度,服装基础实验室通过网上预约开放的有9500余人次,共计38000人时数。

校外:相关的企业、研究所以及兄弟院校可以通过浙江省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预约中心大型实验仪器设备,2018年接待了来自中国计量学院、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省纺织测试研究眼、浙江传化集团等单位的研究人员30余人次开展实验和新产品测试。

(2)安全运行

每个实验室有安全责任人、消防设备,服饰品实验室有防护装备。中心走廊和实验室都装有监控系统及门禁系统,可以实现对进出人员权限的确定,实时记录出入情况。

2018年,中心配合学校组织了2018级本科和研究生新生进行实验室安全准入考试,所有学生都通过安全考试,平均分95分。

中心全年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三)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引领、支持中西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等情况。

(1)积极参加教育部高教司举办的相关会议

  • 2018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材料/纺织服装学科组);

  • 2018世界纺织服装教育大会,在此次会议中,中心所依托的浙江理工大学成为“一带一路”世界纺织大学联盟的主要成员之一;

  • 2018年全国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申报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研讨会;

  • 2018年中国高等教育春季博览会及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与应用论坛;

  • 全国纺织计量技术委员会2018年会暨审定会、2018 年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针织品分会、运动服装分会标准化工作年会暨标准审定会等。

(2)对外交流合作

  • 推动师生国际交流,提升国际化意识

  • 2018年度参与各类出国境交流教师共45人次,其中访问学者8人,参加各类国际会议、培训以及合作办学拓展5人,参加各类友好院校间访问交流活动共30人。各类出国境交流学生共226人,2018年新增美国北德、北卡的3+X本硕培养项目,与日本文化服装学院的0.5+1+1硕士培养项目进展良好。

  • 2018年度美国纽约时装技术学院教师分别于1月份、4月份和6月份来校授课,共39人次,授课3100课时。

  • 举办各类国际会议(如红袖“时尚·科技·人才”国际论坛、时尚产教融合国际研讨会、“中法时尚之约”2018浙江理工大学国际时尚论坛、第二届国际时尚品牌发展论坛等),邀请了众多国内外(境外)学者来访,包括美国、法国、英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地区),以及国内武汉纺织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20余所院校100余人次参观交流。

  • 结合服装特色,开展多形式的科普活动

  • 2018年6月25日,中心联合《钱江晚报》进行扎蜡染、人体三维测量、智能化服装吊挂生产流水线、服饰品制作的科普活动。

  • 2018年11月17日至18日,中国政府奖学金“感知中国·丝绸之约”主题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活动在中心举行。中心教师对来自各国的留学生进行了丝绸的历史气息和时尚魅力的科普。

  • 结合服装设计专业特色,中心朱建龙老师带领学生举办——“辉煌四十载 服饰画变迁”的活动,展示四十年来服饰变迁。

  • 组织学生时尚志愿者团队开展杭州市反恐联盟卡通形象设计科普活动,使反恐宣传亲民化,让全民反恐的理念走进校园。

  • 3月,中心为杭州第四中学60余人进行了服装学科创新实践科普活动。

(3)深化科技资源服务,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通过浙江理工大学瓯海研究院、浙江理工大学湖州研究院、浙江省新型纺织研究院、浙江高校产学研余杭联盟东部中心,以及兰溪、桐乡成果推广中心等形式与纺织服装企业建立密切的技术合作关系,为纺织服装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推广。


五、示范中心大事记

(一)有关媒体对示范中心的重要评价,附相应文字和图片资料。


(二)省部级以上领导同志视察示范中心的图片及说明等。

中心参与的产教融合主要成果得到国家发改委认可并得到孙春兰总理批示,省委书记车俊视察了中心创新人才实践教学基地。

2018.21.jpg

车俊视察 

2018.22.jpg

中心人才学实践基地

图2 车俊视察中心创新人才实践教学基地


(三)其它对示范中心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活动等。

(1)由中心孙虹教授执笔的报告《对标全球五大“时装之都” 加快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获得了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的肯定性批示:“加快我省时尚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时装之都是重要发展方向,请兴夫同志并经信委阅研。”

2018.3.jpg

图3 袁家军肯定性批示

(2)搭建新的国际交流平台

中心教师随杭州市市长徐立毅赴印度新德里作杭州城市形象推介会;成功举办法国上海领事馆的“中法时尚之约”学生竞赛活动。

2018.4.jpg

图4 随杭州市市长赴新德里城市推介

2018.5.jpg

图5 中法时尚之约时尚创意大赛

(3)中心主办第二届浙江省大学生服装服饰创意大赛

10月20日,由中心和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服装专业委员会、浙江省时尚产业联合会、杭州市服装设计师协会联合主办第二届浙江省大学生服装服饰创意大赛决赛。

2018.6.jpg

图6 第二届浙江省大学生服装服饰创意大赛

(4)中心配合学院项目申报,在浙江省教育厅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申报两轮评审排名第一。

(5)校企合作不断增强

    4月12日举行了“卓尚教育奖”奖学金颁奖暨卓尚大学生创新创意校企合作项目,双方签署了校企合作项目协议和创新创意人才培养计划。卓尚服饰(杭州)有限公司在2001年至2019年间在我院设立“三彩教育奖”共计339万,还与我校共同建立“尚+众创空间”,助力大学生创业。12月28日下午,卓尚服饰&浙江理工大学时尚产教融合成果汇报展在中心表演厅举行。


六、示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加大投入自主知识产权的实验教学设备的开发和研制

中心今后应该加大投入,除了自行开发和研制教学实验设备之外,还应加强对现有实验设备功能的开发,以及使用范围和领域的延伸。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课题、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自主开发设备,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2)应与浙江省时尚产业规划及时对接,为区域经济和地方产业培养更合适的人才和更有效的社会服务

    中心所依托的服装学科是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对时尚产业的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心应创造更多条件,搭建更好平台,为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培养服务;中心教师应该开展更为广泛和有针对性的产学研合作,助力浙江时尚产业发展。


(3)提升中心国际化水平,承担更多的国际化教学实验

中心目前已经承担了一部分国际化教学的实验教学任务,为国际合作教育项目提供实验条件,但是与学校国际化教学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今后中心需要在资源、人才和项目上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引入更多国际资源、培养更多国际化人才、培育承载更多国际合作项目。


七、所在学校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2018年,中心得到上级设备购置经费250万元、学校40万元的建设运行经费。


八、下一年发展思路

(1)做好2019年中心实践教学研究项目的申请和立项工作,以及2018年立项项目的中期检查;

(2)加快虚拟实验项目的设计和培育,积极开展2019、2020年艺术类和纺织类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申报;

(3)积极筹集资金更新实验室仪器设备,通过中心新实验项目开设,提升实践教育的教学质量;

(4)加强中心信息化建设,加强仪器共享工作,增加实验条件开放时间和范围,促进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高效进行,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5)加快开展实验教学成果培育工作,培育具有基础扎实、标志性、特色鲜明的实验教学成果,力争形成一批高水平实验教学成果。

(6)继续配合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中心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7)召开年度实验教学指导专家委员会会议,认真接受专家的指导和帮助,虚心学习吸收兄弟院校的示范中心建设和管理的经验,提升中心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

(8)产教融合方面


中心将面向科技社会发展和时尚产业需求,致力于打造 “高水平、国际化、应用型”服装实践教学与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未来五年的发展建设与浙江理工大学高水平产业学院——时尚学院建设同步进行,加强与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浙江省时尚产业联合会、时尚龙头骨干企业的合作,构建由各方共同参与的时尚教育实践教学平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标准与教材、共同选拔和培养学生、共同培养“双师”和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实现“政、校、行、企”融合办学,打造“实习实训、科技创新、众创孵化、职业培训、时尚发布”五大功能,成为国内服装高等教育产教融合的示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