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政策与措施
1.理顺中心管理体制
(1)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学校负责中心的建设,实行经费配套;对实验室采取倾斜激励政策。学院对中心实行具体建设和运行的领导与管理,中心主任全面负责实验室工作。
(2)成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委员会,全面加强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的指导。学校定期召开中心建设专题会议,相关职能部门参加,支持、配合中心的建设工作。
(3)专职秘书。学校人事处积极配合中心组织机构建设工作,为中心设置了专职秘书岗位,以确保中心建设过程中日常事务的正常开展。
2.加大对中心实验教改政策扶持力度
2010年1月,中心与教务处在全校征集服装类创新性实验教学项目,该项目被认定为省部级项目,经费充足,并优先资助。有20个创新性实验项目通过了审批。通过创新性实验项目申报,充分调动了实验室人员参加实验教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大对中心的经费投入
学校和学院为中心的运行提供了必要的财力物力,保障了中心的正常运行。近2年学校提供配套经费、环境建设经费和运行经费等累计313万元,配套经费比例超过1:1。学校建立财务专户,给中心较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中心以立项方式使用和支配中心建设经费,且有完善的监督保障制度。
4.加强对中心环境的改造
从2009年底开始,学校投入33万经费对中心环境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改造后实验室场地布局更人性化,并通过设立宣传橱窗和展板等展示中心各实验室的功能和特点,使实验室有效面积增加200平方米。
5.加强中心实验队伍建设
(1)实验岗位设置。学校通过“外引内培”的方法,不断充实和提升实验教学队伍。吸引国内外的高层次、高学历人才来充实教学队伍;鼓励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高水平、高职称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和管理工作。实验中心聘请学术水平高的教师担当实验室负责人。教学工作量计算向实验环节特别是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倾斜。
(2)培训政策。中心实行导师制,青年教师有老教师专门负责指导。中心实行督导制,不定期对实验教学环节进行抽查。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为攻读学位教师发放学位津贴。
(3)实验队伍工作业绩考核。在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中,中心主任可以竞聘二级岗位。计算各岗位工作绩点时,实验工作绩点与理论教学绩点一视同仁。
二、中心建设与发展
服装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09年12月被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12年11月21日顺利通过验收,成为国家级服装实验教学中心。中心依托纺织科学与工程、设计学、美术学和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2个。
中心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原则,以培养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具有时尚创意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综合性服装人才为目标,以课程建设和产学研项目为支撑,依托得天独厚的优良产业环境,改革服装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研究开发一批设计性、创新性的新实验,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成了软硬件先进的服装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目前,中心承担88门实验课程,开设实验项目269个,其中基础型实验28%;综合设计型实验52%;研究创新型实验20%。年平均实验人时数约22万,实验学生人数2100余人。
中心积极推动实验课程体系、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在人才培养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建设期间,中心教师共主编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各3本,获部委级优秀教材奖2项,4本教材被列为浙江省高校重点教材。现有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1门、浙江省精品课程2门,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项。中心教师支撑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142项,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竞赛人数达300余人次,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二、三等奖5次,浙江省科技创新项目14项,学生在各类服装设计大赛中获奖60余项。中心已形成多层次、模块化、分阶段、交叉递进式的实验教学体系。
建设期间,中心申请到1332万建设经费,现有实验教学面积10846平方米,新增固定资产622.8万,新增仪器设备498台套,目前人均实验设备费约1.5万。
中心教师承担教学研究项目86项,其中国家级9项,省部级8项。承担科学研究项目237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14项。
2012年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科专业排行中,中心依托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全国排名第5,A+,武汉大学《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2-2013)》中,服装设计与工程为4★专业,艺术设计为5★专业。
(一)实验教学
1.实验教学理念及改革思路
学校高度重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建设,提出实验教学应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要把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创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
中心服装实验教学改革思路:以培养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创新意识与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以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为关键,围绕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将现有的“三个结合”有机集成到中心的建设中,构建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与综合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
2.实验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
中心以学生为本,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构建了具有学科特点及系统性、多层次、模块化、立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分为认知实践、创意设计、工程技术、产品设计、创新创业等五大模块。
中心承担88门实验课程,开设实验项目269个,其中基础型实验28%;综合设计型实验52%;研究创新型实验20%。2010/2011学年实验人时数:226312时/人·年;实验学生人数:2120人/年。
图2 服装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3.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实验教学方法:一是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二是探索团队小组式实验模式;三是研究式学习,学生以老师实际科研问题为主题或自选课题,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验研究。
(2)实验教学手段:中心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团队小组式实验模式,开展研究式学习;多途径加强实验条件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化手段;全面开放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的实验教学;聘请企业人士担任联合导师等。中心有多位教师被“雅戈尔”等数10家著名服装企业聘为设计、技术总监,中心还从企业聘请了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设计总监、总经理等担任兼职教师,如聘请浙江纺织服装科技有限公司的赵连英和沈国先、浙江省纤检局徐勤等担任联合导师。
4.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利用
为适应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满足教学及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中心建立了专门的网站(http://fzsyjx.zstu.edu.cn/),在网上发布中心的相关信息,并为学生的实验学习和实验预约等提供信息平台,其中还设置有专门的学生实验预约系统(http://fzsyjx.zstu.edu.cn/appwanxin/LabMore.aspx),网站具有丰富的网络实验教学资源,目前,“成衣工艺学”、“时装工业导论”、“纺织品CAD”、“成衣立体构成”、“服装生产管理”、“纸样设计基础”、“女装纸样设计基础”、“女上装纸样设计”、“女装纸样设计基础”等10余门纺织服装类实验教学资源和信息在网上共享,网站教学资源总容量有47个GB,目前访问量已超过50余万人次。网站主要功能包括:
(1)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目前共有53个实验教学课件,所有实验项目的教学大纲、讲义、课件、CAI课件、教学录像、大仪操作方法等均实现数字化并上传至信息平台,作为实验辅助教材,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网络发布实验,教师根据中心设备的更新及新实验的开发情况,随时修改、完善课件;
(2)实验教学视频录像。提供了典型示范实验教学视频录像,便于学生课前及课后复习;
(3)教师网上答疑。学生可以针对实验提出问题,教师根据情况回答或回复邮件。
中心还研制了“服装工艺基础”自主学习触摸屏多媒体系统,目前两台设备放置在19-201、211实验室。该多媒体系统结合科学的辅助教学思想,丰富的学习资料,可自主学习包括教案、教学计划表、教学课件、实验操作演示及历年学生毕业设计作品。这种虚拟模式可作为常规服装实验教学的有力补充,能很好地帮助服装实验教学构架课外自由交互,适时学习平台,让这类不可以通过课堂一次性解决问题的课程,获得很好的教习再生空间,该系统的建成对学生进行服装工艺技术训练的认知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效率,受到广大教师、学生的热烈欢迎。目前,开放的信息资源使得2000余名学生受益。
(二)条件与环境
1.中心条件
(1)中心的实验室分布在浙江理工大学19号楼(1~8楼)、18号楼(1、7楼)以及3号楼(5楼)。现有4个实验室,下设23个功能室,服务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等13个专业及方向的学生。
图3 中心组织结构
(2)中心现有使用面积10846平方米,拥有2800多台套纺织服装实验仪器设备,建设期内新购置的实验仪器设备数为498台套。目前,已有单价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36台套。目前设备使用率>98%,完好率>98%。
(3)中心实行“时间、空间、内容”三开放。在时间上,每周7天,每天13小时连续开放;在空间上,开放时间内学生不仅可进入相关的开放实验室进行实验,还可以通过校园网访问部分实验室的网上实验系统,完成实验操作;在内容上,学生不仅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指导书进行操作,也可以自行设计实验项目、实验流程,完成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内容。同时,中心还为相关的企业、研究所以及兄弟院校提供实验平台,做到了下沙高教园区资源共享。
建设期间,中心建成了恒温恒湿室实验室、人工气候室,建成了国内一流的服装检测、服装人体工学研究基地。目前,中心拥有纺织服装检测仪器设备20余台套,可依据国内外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开展纤维、纺织面料、服装以及特种服装等产品的检测服务,如浪莎集团等企业借助中心实验设备,开展了多项性能测试及研究,为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中心环境
中心高起点、高品位、精设计规划中心文化和环境建设,如从2009年底开始对各实验室进行大规模的改造,调整和改造了中心各功能实验室的布局,使实验室有效面积增加,布局人性化,通过设立宣传橱窗和展板,展示各实验室的特点。
中心根据不同楼层的特点,确立个性化的文化主题,如在2、7和8楼的实验室走廊上,设计11个橱窗用于展示优秀学生课程作业和获大奖作品,2楼大厅设置休息学习区,高清电视不间断展播“巴黎时尚台”;东走廊和中间大厅是历年染织专业优秀学生作品展示区。通过文化建设,使师生步入楼层时就能感受到“服装”的魅力。
中心根据各实验室特点制定安全规章制度;每层楼道有监控摄像头,每个实验室配备灭火器,水电气管路布局安全规范,易燃实验物品有专人保管,易燃易爆气体钢瓶等有统一的安全装置。每个实验室都有专职安全负责人。学院和中心定期进行卫生环境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图4 中心环境
(三)实验队伍
中心主任邹奉元教授,一直从事服装教育和研究工作,是国家特色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国家精品课程《成衣工艺学》、省重点学科及省重点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的负责人,担任省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一职。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20多项,发表教学科研论文50余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获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被评为“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中心现有专职实验教师42人,副高及以上职称25人,中级职称1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29人;45岁以下人员31人,其中20余名实验教师直接参与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建设期内,队伍中有4人获博士学位,5人获硕士学位,19人晋升副高以上职称。有“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校首届“师德奖”荣誉1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1人,服装设计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省级教学团队等。
在建设期内,中心人员承担科研项目237项,教师们将科研项目反哺教学,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手段,开发新的实验项目,目前已转化为可选实验教学项目有50余项,如季晓芬教授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的子项目转化为《服装生产管理》课程中“服装生产流水节拍的设置”实验项目,使学生在实验室的环境中模拟“影子工厂”进行现场操作等,这些都取得很好的实验教学效果。邹奉元教授通过与企业合作,自主研发了“人腿围度测量系统”,并将该项目研发转化为《服装人体工学》课程中的实验项目,丰富了在人体体型测量方面的实验内容。此外,中心还自行研制成功静电纺丝滚筒、特种体型人台系列、服装FZ CAD打板系统等多项小型实验设备及仪器,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建设期内,中心承担教学改革立项课题86项,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200余篇,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项,出版教材16本,自编实验讲义21本。
中心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交流260余人次,分别与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的高校或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并通过论文、会议集和课程交流(如服装学科导论课)的形式,将最新的服装实验教学理念、前沿传递给学生,丰富了服装实验教学的内容。
三、示范与辐射
中心的建设与发展,也为学科和专业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如联合宁波雅戈尔西服有限公司申报成功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被列为省本科院校“十二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服装设计与工程被列入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成功获批建设浙江省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心承办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 材料/纺织服装学科组2012年工作会议,交流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经验,得到教育部、省教育厅实验室处室主管领导的亲临指导。
1.中心对外交流合作情况
中心在全国服装类高校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中心的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同行中起到了表率作用。
中心以学生为本,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构建了具有学科特点及系统性、多层次、模块化、立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很多纺织服装院校借鉴中心的模式、参观学习实验中心的设备配置、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内容设置。
四川大学、哈工大、中南大学等20余所高校到中心进行交流,对本中心给予较高的评价,同行的交流也对本中心建设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建设期间,中心先后接待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时装技术学院、英国伦敦时装学院、巴黎时尚学院、澳大利亚纺织研究所等10余所院校的百余名师生参观、讲学,讲学、作品交流达30余次,获得了他们对中心的教学、管理与建设等充分肯定。
2.实验教材辐射
建设期间,中心编写、出版了16本高质量的实验教材及相关教材,并编写了21本实验教学讲义,已经在广东、江苏、广西、四川、安徽等多个省市10余所纺织服装类高校中得到推广应用,在纺织服装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1年,《成衣工艺学》、《时装工业导论》、《服装立体造型设计基础》、《时装市场与商品企划》4本教材被列为2010年度省高校重点教材;《服装制作工艺——基础篇(第2版)》《服装制作工艺——提高篇(第2版)》2部教材被评为“十一五”部委级优秀教材并被国内多所高校的服装专业选为服装实验教材,已再版8次发行,发行量突破2.6万册;“十二五”部委级规划教材《服装工艺基础》、《女装工艺》已于2011年7月出版。2012年,中心教师为主编的《服装立体裁剪》、《服装材料学(基础篇)》和《服装材料学(应用篇)》列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
3.人员培训
中心努力为全国纺织服装教育、纺织服装产业和地区经济服务,当前已成为浙江省和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实验教学、培训、人才培养基地。截止2012年,中心已成功举办了46期服装培训班,为全国50多个高等院校服装专业或服装企业培养了大批服装设计和技术人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例如,建设期间中心承办了杭州市政府“中国杰出女装设计师发现计划暨杰出女装设计师高级研修班”,至今已有2期,来自杭州的30余家丝绸与服装企业的60余位总经理、总设计师等入读该班。中心每年接纳韩国、美国、英国、土耳其等60余名留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和培训。
4.校企合作
中心先后建立了浙江省服装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杭州市丝绸及其制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与许多著名的公司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如雅戈尔集团、宁波杉杉、汉帛国际等著名服装公司,建立了11个研发中心,16个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如浙江万事利集团丝绸科技公司、杭州卓尚服饰公司等为卓越工程师教学基地。
中心还与企业展开横向合作,建设期间,中心承担校企合作课题188项,累计与企业合作研究经费达4700万元。
四、成果与效果
(1)学生创新效果明显
建设期内,中心支撑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142项。由中心教师指导的学生已有300余人次参加“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等全国各类服装创意设计、“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等大赛,并获奖218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相关奖项5项,获得专利数139项。学生每年都有1名以上获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颁发的“新人奖”,中心培养的学生已占全国“新人奖”总数的20%,学校连续10年获得全国服装教育“育人奖”,获“中国著名时装学府”称号。
图5 学生获各类奖项
中心的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许多毕业生成为企业家和设计师,创立服装品牌上百个,毕业生受到广泛好评,近60~70%的杭派女装品牌是由我校毕业生创办或担任首席设计师,如华鼎集团的创始人和董事长丁荣儿、吉芬品牌创始人和设计总监谢峰、红袖服饰的创始人刘华等。
学生获企业奖学金资助情况:建设期间,浙江迪欧达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在我院设立了奖学金。
中心培养的学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每年用人单位到学院招聘毕业生与学生毕业人数之比为3:1。麦可思数据检测表明:2010届服装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就业竞争力、就业质量、专业培养特色定位、基本能力和核心知识测评、校友评价等方面位于学校专业前列。
(2)实验教学成果显著
建设期间,中心教师公开出版包括国家及部委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在内的共16本,目前已有3本教材列为“十二五”规划教材;建成了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承担教改项目86项,其中国家级教改项目9项,省教改项目8项;承担科研项目237个,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4项;发表教改论文36篇;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项。
五、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经费使用情况
上一篇:中心年度报告 (2011年) |
下一篇:示范中心年度报告 (201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