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申报材料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2020年)

发布日期:2021-1-29 15:03:50 访问量:

一、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一)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依托“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设计学、美术学和艺术学理论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纺织科学与工程、设计学浙江省一流学科A、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优势特色学科、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一类特色专业,以及国家文旅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服装个性化定制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平台,以学科建设引领专业建设,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原则,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产教融合,引入优质的行业资源共同构建了多维人才培养机制。

中心一贯秉承“人才与产业同步化”,目前中心以纺织服装产业向时尚产业转型为契机,创新时尚产业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和时尚产业人才培养新思路,打造浙江省时尚行业特色教育平台,为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实施和新工科的建设提供支撑。


实验、实践基地情况

(1)校内实验基地

中心以学生为本,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构建了具有学科特点及系统性、多层次、模块化、立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分为认知实践、创意设计、工程技术、产品设计、创新创业等五大模块。

中心实践教学平台实验设备资产达  4250.62万元,中心面积11210 m2,专用设备及软件 4030台套。2020年,中心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年度经费投入508万元,所在学校年度经费投入59万元。2020年,中心新增实验设备资产625.85万元,新购置了人因研究同步分析系统、暖体假人系统、改造3个服装CAD实验室,新增云终端42台及工作站74台,优化有线点位84个,配置桌面运维管理系统、视频多媒体设备8套等软硬件设备。

(2)校外实践基地

中心获批浙江省高等学校第一批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浙江理工大学时尚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基地”,协助学校成立了浙江省时尚产业产教融合联盟,通过与浙江红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华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杭州万事利丝绸科技有限公司、卓尚服饰(杭州)有限公司、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格莱美服装有限公司等服装类龙头企业紧密合作,依托产教联盟基地,实现校内服装类专业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与校外企业实践教育课程的逐级联动,通过校企协同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意、创业”的实践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的教育质量。


教学情况

(1)承担实验实践教学任务

中心主要承担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纺织工程、纺织品设计、非织造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8个专业的实验、实训实习和毕业设计及论文等教学任务。

2020年度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133门,年度开设实验教学项目  236个,开放实验项目233个,其中基础型实验30%、综合设计型实验45%、研究创新型实验25%。年平均实验人时数约24.38万,实验项目开出率为98.7%,实验学生2211余人。中心还承担了纺织科学与工程各二级学科的硕士、博士实验教学任务。

(2)中心开放

中心常年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通过中心网站(http://fzsyjx.zstu.edu.cn/index.asp)、浙江理工大学大型仪器共享平台(http://yqgx.zstu.edu.cn/)或任课教师、实践指导教师等预约使用实验室,来进行选修课程和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验实习实训,从事毕业设计或论文工作,开展服装设计竞赛、工程训练竞赛等课外科技活动和兴趣活动。中心2020年开设运动状态下着装人体舒适性评价、青年男性体型形态特征分析、消防手套热防护性能研究、运动状态下体表角度与着装间隙量的关系研究等综合开放实验20余项,全年共有1万余人次参与开放实验。

(3)教学方法

中心教学时,注重将流行趋势与服装设计课程教学相结合、将本学科前沿的最新研究信息、技术及成果引入教学内容中,并进行教学与科研互动,把最新科研成果融入到实验教学内容中,如在本年度,中心教师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文化部项目中的部分内容转化为基于人体数字图像的尺寸自动提取、服装风格的识别系统开发、基于丝绸特征的服装设计、女装样板智能生成等实验项目。

同时,在疫情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教学,如利用中心多年的优质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中国大学MOOC、钉钉平台,通过直播形式组织教学,在线发布随堂练习和课后练习,并进行时间限制,能随时查看练习的提交、漏交情况,方便教师对作业进行一对一点评和优秀作业的分享,提升练习的效果和学生学习主动性。

2020.11.png

2020.12.png

图1 线上教学

(4)学生科技、创意创新创业竞赛

利用中心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学生在科研竞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本年度,获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16项;“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省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省赛银奖2项、铜奖2项,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项,浙江省大学生服装服饰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8项。


(二)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等。

中心积极为建设好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服务并取得显著成效。在邱均平版本科专业排名中,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连续4年位列全国第二,5星级专业。在武书连中国大学学科专业排行榜中,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连续 5 年位列全国第二,A++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排名全国第5,5星级专业。

中心培养的毕业生深受社会及相关行业的欢迎,各用人单位普遍认可我们的毕业生质量,截止2020年11月30日,中心所面向的各专业本科毕业生升学出国率20.00%,就业率95.36%;研究生就业率90.22%。用人单位评价我们的毕业生“不仅理论知识扎实,而且动手能力强,适应工作岗位速度快,在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工作中富有创新精神,工作得心应手。”


二、人才队伍建设

(一)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中心有专职教师67人,其中正高16人,副高29人,有博士学位26人,实验专职管理人员21人,已经形成一支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有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纺织类专业认证委员会专家1人(邹奉元),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邹奉元、季晓芬),浙江省优秀教师 1人(邹奉元),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邹奉元),浙江省“151 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员3人(邹奉元、赵卫国、季晓芬),90%以上教师具有在企业服务的经历。师资队伍年龄、职称、学缘结构合理。

中心成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校内外7位专家组成,工作职责为发展与规划、加强实验教学的指导和质量把控,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敬业精神和师德水平,强化教书育人的意识。


(二)队伍建设的举措与取得的成绩等。

(1)支持教师学历进修,搭建青年教师成长新平台

为了贯彻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时尚产业和数字经济的指导思想,推动服装专业的创新和课程的建设,加强服装教学领域、产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时尚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服装综合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创意实操能力,促进服装学科教育教学成果的交流,提高服装学科的整体科研教学水平。2020年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2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4人,新晋高级职称4人,支持教师出国研修2人。

中心重视年轻干部培养,积极争取社会资源支持。2020年,外派骨干教师赴浙江省经信厅挂职锻炼1人(麻湘萍),为推动学院事业发展及时获取信息和政策支持提供便利条件。

(2)联合企业技术力量,聘请企业导师

2020年,中心继续聘请来自服装生产企业、纺织商品检验检测部门等的17名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中心的企业导师。企业导师参与合作课程成绩评价、毕业设计评审,他们针对学生设计作品,用行业和市场的眼光进行评价。建立起一支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的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三、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一)教学改革立项、进展、完成等情况。

(1)积极落实本科教育“双万计划”建设

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产品设计专业积极申报国家级一流专业,表演专业获批2020年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提交自评报告通过,并顺利通过专家进校考查环节;产品设计专业积极申报国家目录外专业“时尚纺织品设计专业”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心始终抓好质量工程,确保教学质量:

  • 中心邹奉元教授主持的“基于产教融合的新工科时尚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获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高厅函〔2020〕23号);

  • 2020年中心向全校开放实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申报,在实验教材编写、小型实验仪器研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方面共设立了6个项目,下达经费9万元;

  • 2020年,中心与浙江华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卓尚服饰(杭州)有限公司、杭州瑾恒服装定制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成果转化,并增设了“专业能力实践课程”,增强了企业与高校的联动。


(2)不断强化课程、教材建设

中心重点支持、引导教师参与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2020年课程建设成果:

  • 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一流课程1门:邹奉元《成衣工艺学》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线下一流课程1门:胡迅《创作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门:刘丽娴《服装流行分析与预测》、任力《时尚与品牌》;

  • 浙教办函【2020】77号文件中,中心获2019年高等学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孙虹《企业文化》、吴巧英《服装立体裁剪》、朱伟明《时装工业导论》、刘丽娴《服装流行分析与预测》、朱伟明《互联网服装商业模式》;获2019年本科高校省级“三类”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2门:胡迅《创作设计》、冯荟《时尚导论》;

  • “学堂在线”国际平台全英文慕课1门:吴巧英等《Draping for Fashion Design(服装立体裁剪)》;

  • 中心在现有优质实验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和开放模式,本年度重点培育了9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其中“成衣模块化生产工艺虚拟仿真实验”、“特殊体型男西装高级定制虚拟仿真实验”、“丝绸数码喷墨印花喷印过程虚拟仿真实验”、“纬编织物花色组织设计与织造过程虚拟仿真实验”、“提花机织物设计与生产虚拟仿真实验”及“丝绸名锦与创新设计虚拟实训”5个项目被认定为浙江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2021年纺织类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申报奠定基础。

  • 本年度出版“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部委级规划教材、“十三五”浙江省普通高校新形态教材等6本:沈婷婷、何瑛《礼服立体造型与装饰》、李建亮《中国传统经典纺织品纹样史》、胡迅、须秋洁等《女装设计(第三版)》、刘丽娴等《服装流行与时尚传播》、刘丽娴等《时尚品牌与流行传播》、郑喆《时尚品牌解析》;

  • 获2020年浙江省本科院校“互联网+教学”优秀案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特等奖1项:孙虹《时尚产业与品牌创新》;一等奖1项:吴巧英《服装立体裁剪》;二等奖1项:顾小燕《皮革工艺基础》;

  • 中心自编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5本:张芬芬《高级定制工艺》、张天一《时尚生活化妆》、张奕《扎染艺术设计》、许红燕《纤维艺术编织实验指导书》、王明玲《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室实验操作视频汇集手册》。


(3)自制实验设备研发

中心根据服装类工科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实验教学改革,加强自制实验设备的研发,本年度已设计并制作完成纽扣拉力机1台、“现代成衣生产工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软件1套等,同时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相关知识产权。

2020.21.png

纽扣拉力机

2020.22.jpg

“现代成衣生产工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软件

图2 部分自制实验设备


(二)科学研究等情况。

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积极推进学科交叉,组建科技创新团队,成立了服装智能智造研究所、服饰时尚与文化研究所、时尚纹样与纺织品艺术研究所等三个院级研究机构,落实了研究所办公用房及基础办公设施,与研究所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力争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着力服务企业积极推进各类研究院平台相继落地,成立“浙江理工大学-四季青服装集团有限公司四季青服装研究院”,合同经费750万元;“浙江理工大学—华鼎集团时尚研究院”,合同经费300万元;“浙江理工大学.湖州丝绸小镇易创工场—共建新时代国家形象.丝绸国服国礼研发中心”,合同经费390万元。

2020年度科研项目89项,科研经费2501.1万元,到账经费1141.4万元,其中纵向项目37项,科研经费221.3万元,到账208.1万元,横向项目52项,科研经费2279.8万元,到账933.3万元;合同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有6项,合同金额在60万以上的有2项,合同金额在30万以上的有4项。其中国家级重点项目基金2项、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4项、浙江省重点项目基金1项、国家教育部项目3项、国家文化部及统计局项目各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4项、浙江省科技厅课题1项。

发表学术论文84篇,其中SCI 9篇、EI 7篇,北大核心期刊10篇,其他CSSCI、CSCD等期刊58篇,专著4本,浙江省十三五新形态教材6本;孙虹老师在《浙江社科要报》2020第127期上发表《加快“全球纺织服装智能制造基地”的若干对策》获得省政府省长袁家军、副省长高兴夫批示。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外观专利41项、软件著作权7项。


四、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

(一)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中心有4大实验教学平台:服装实验教学中心(http://fzsyjx.zstu.edu.cn)、

服装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http://fzxnzx.zstu.edu.cn/)、服装品牌零售终端陈列设计虚拟仿真实验(http://www.ilab-x.com/details/v5?id=5371&isView=true)、成衣模块化生产工艺虚拟仿真实验(http://www.obrsim.com/schoolHome.do?schoolCode=zjlgfzxy)。在这些平台上,校内外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课程学习及实验操作,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师也可通过该平台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对其作品进行考核评价。

2020.2.jpg

图3 中心4大实验教学平台

针对疫情期间,中心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极大的丰富了实验教学的信息化教学资源:

(1)改变实验教学模式,全方位创建线上服装实验课程教学资源。

2020年以来,服装基础实验室有6门实验课程展开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其中包括服装与服饰品设计专业的2门课程:女装设计基础工艺和女装工艺B;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3门课程:服装工艺基础、高级定制工艺和男装工艺;产品设计专业的1门课程:服装构成与基础工艺,在网络平台建了课程群,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布学习资源,打破了传统服装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困境,逐步开展录播和直播等信息化教学形式。

2020.4.jpg

《女装设计基础工艺》课程及学习资料

2020.5.jpg

《男装工艺》课程及学习资料

2020年,实验课程信息化的教学改革,目前经历了3个步骤的运行和提升。第1步是吸取2019年高级定制工艺的实验课程运行经验,利用在线视频+课堂示范+实验操作,使学生有系统、多种方式地学习,试行效果良好。

2020年初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助推在线教育和混合式的教学模式,部分学生不能返校复学,于是促使中心推出第2步的教学改革,在加强录制、剪辑和发布课程学习资源的同时,开展直播教学,使用手机APP钉钉直播;并在线与学生互动、交作业评分等,在疫情严控期间起到较好的应对效果; 

2020年8月疫情常态化以来,推出第3步教学形式的改革,中心教学团队根据实验教学的实际需求,积极调研、申请、落实配置了高清、多视角的高质量多媒体设备,同时配置了录直播系统,配合利用国内主流的在线课堂平台,成功实现高清高效的录直播实践课课堂。为服装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技术支撑。大大提高了老师的教学示范效率,也非常利于学生自主深度学习,项目值得在相关课程推广应用。

2020.6.png

图6 多媒体设备


(2)电子版纸样的全面应用

服装实验室团队的上课老师,课前要与一位负责制作及核对纸样(用服装CAD软件)的老师沟通好,制作好对应工艺课程所需的纸样电子版,编写好打印说明文案,至少提前一周发到学生课程群,并要求学生课前打印到位。

而传统的工艺课程所用的纸样,是学生在课前线下花时间拷贝老师的纸样(通常用卡纸),在传递拷贝纸样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拷贝不准确、漏拷、少纸样片数,漏标丝缕线、刀眼位置等问题,在疫情下,这样的纸样传递有接触病菌的风险,更要避免;而且远程的学生也能自主打印纸样参与课程学习。目前,这项信息化改革实施已经基本覆盖了已开课的服装实验教学课程。

2020.71.jpg2020.72.jpg

图7 传统工艺课程的纸样与电子版纸样的对比


(二)开放运行、安全运行等情况。

(1)开放运行

2020年度,中心通过网上预约开放的有180000 余人次(含服装设计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数据),线下预约开放的有 1万余人次,共计24.38万人时数。

中心所属实验室、设备面向全国服装企业、服装科研院所开放。接待了来自浙江省纺织测试研究院、万事利丝绸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华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吉芬时装设计有限公司、卓尚服饰(杭州)有限公司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开展实验和新产品测试。

2020年6-8月,服装基础实验室逐步落实了各个实验室的多媒体设备建设方案,从而提升服装实验室的多种功能,增加实验室扩声系统,配置86英寸多媒体显示互动设备;增加录直播的高清摄像设备、直播电脑;课件管理系统等等,尽量考虑到硬件和软件的整体优化搭配,整体的可行性与前瞻性。

目前,中心有8个实验室配置视频多媒体设备。其中7个实验室配置86英寸教培一体机(触控一体机);5个实验室配置高清的录、直播系统,1个服装工艺实验室配置双机位摄像,不仅满足上课需要,也可以制作高质量视频课件。为服装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技术支撑。

2020.8.jpg

图8  疫情期间实践教学

2020.9.jpg

中心教师拍摄教学视频

2020.10.jpg

中心教师利用腾讯会议进行线上教学

2020.11.jpg

中心教师利用钉钉会议进行线上教学 

2020.12.jpg

线上线下教学混合式教学


(2)安全运行

中心每个实验室门上贴有明确的安全责任人、安全因素识别卡,且均配有消防设备。中心走廊和实验室都装有监控系统及门禁系统,可以实现对进出人员权限的确定,实时记录出入情况。

本年度中心组织了2020级本科和研究生新生实验室安全准入考试,所有学生都通过安全考试,平均分95分。并在首次进实验室上课时,对进出实验室学生进行全面覆盖的安全基本教育。

此外,中心还在疫情期间,制定了疫情常态化的管理方案,调整了实验室布局;加强进入实验室人员的管控;加强了实验室的消毒和安全防护;做好实验教学过程的管控等。为此,整改、完善了实验环境标识。如实验室原来可以容纳30-40人左右的学生,为保持安全距离,重新设置了座位,按错位原则允许15-20人左右上机,课前半小时开窗通风,课后搞卫生,严格消杀等常规抗疫工作。

2020.13.jpg

图13 设计落实的实验环境标识

2020年中心全年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三)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引领、支持中西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等情况。

(1)对外交流与合作

2020年,中心外派成员赴国(境)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情况: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1人(杨允出)、美国北卡州立大学1人(沈海娜)、美国北卡罗纳州立大学2人(陈敬玉、闫彦红)。

(2)示范引领与支持中西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

紧跟信息化步伐,中心教师在智慧树网和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上开设课程5门,该平台为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是面向高校学生和社会开放学习服务的公开课程平台。如张芬芬老师主讲在线通识课程《中国蚕丝绸文化》、娄琳老师主讲《艺术经纬:面料设计与织造工艺》、张天一、元晓敏主讲的《时尚艺术化装》、刘丽娴主讲《服装流行分析与预测》(爱课程)、任力主讲《时尚与品牌》(爱课程)。

2020.14.png

图14 2020.11张芬芬在中国工商大学见面课直播现场

2020.15.jpg

图15 娄琳老师主讲《艺术经纬:面料设计与织造工艺》

2020.16.jpg

图16 张天一等《时尚艺术化装》

2020年中心继续与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淑女学院合作,为淑女学院提供师资和实验教学场地,一直开展讲座式和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活动,目前开设了《染织基础工艺实践课》和《形象设计课》等实践课程和实验项目,服务260余人次,累计2600人时数,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欢迎见图17。

2020.17.jpg

 图17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淑女学院学生在中心举行实践课学习

2019.51.jpg2019.52.jpg

图18 中心教师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淑女学院授课

中心协助学院成立了首个以服装学院为牵头部门的“浙江理工大学三门研究院”,获得每年500万元的经费支持,组织举办2020浙江(三门)冲锋衣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等,为学院提升社会和行业影响力、提高学科专业学术活力、强化“三创”时尚人才培养特色、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助力时尚产业发展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示范中心大事记

(一)有关媒体对示范中心的重要评价,附相应文字和图片资料。

中心协助承办“瑞美杯”浙江省第四届大学生服装服饰创意设计大赛

2020年10月,中心作为秘书处单位协助嘉兴学院承办了“瑞美杯”浙江省第四届大学生服装服饰创意设计大赛,浙江省大学生服装服饰创意设计大赛于2019年4月正式批准为省级学科竞赛A类。大赛共分三个类别:服装服饰造型创意设计、构成创意设计、科技创意设计。本届大赛以“融·创”为主题,鼓励参赛选手以时尚之名,融合科技、环保,创新创意新时代,共吸引了全省26所高校千余名余名师生参与。

2020.19.jpg

图19 中心协助承办“瑞美杯”浙江省第四届大学生服装服饰创意设计大赛


(二)省部级以上领导同志视察示范中心的图片及说明等。

(1)2020年6月5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浙江省委书记车俊,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等主要领导到访湖州丝绸小镇,参观指导由浙江理工大学与湖州吴兴区共建的湖州丝绸-时尚研究院,国际丝绸联盟副主席、浙江理工大学校长陈文兴院士向参观人员介绍了浙江理工大学的发展历史、丝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丝绸研究院的建设相关情况。

2020.20.jpg

图20 参加湖州丝绸小镇座谈

(2)2020年11月24日,在中心主任邹奉元的陪同下,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嘎玛泽登和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刁玉泉参观了中心的专业实验室,嘎玛泽登司长对中心的建设规模、设备档次及中心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给予了充分肯定。

2020.211.jpg

图21 实地考察现场


(三)其它对示范中心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活动等。

(1)中心承办5G时代时尚“品牌化”高级研修班

10月21日至23日,由浙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主办,我校服装学院、服装实验教学中心承办了5G时代时尚“品牌化”高级研修班,本次研修班在5G数字经济时代新消费生态的背景下,以培育产业亟需的时尚创意高级管理和营销人才为目标展开。

研修课程主要围绕5G数字经济时代下如何借助时尚新消费生态、丰富的文化和先进的技术培养、提升推广自主品牌,聚焦时尚产业与5G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进行,并邀请了国内高校学者和企业专家为学员授课。

2020.222.jpg

图22 中心承办5G时代时尚“品牌化”高级研修班


(2)中心承办红袖2020第六届“时尚 科技 人才”论坛

本届论坛以“问道时尚”为主题,特设“设计教育”与“时尚设计与未来”两个主要议题,邀请了设计界、纺织服装教育界专家学者以及时尚产业界企业家参加本次论坛,围绕科技驱动、文化引领、可持续发展与时尚文化生活、时尚教育相融互通等方向展开思考,就“传统文化的挖掘与时尚创新”、“艺术与科技”、“时尚设计的当下与未来”、“时尚教育”等前沿问题,共同探讨、分享和交流经验。

2020.23.jpg

图23 2020第六届“时尚 科技 人才”论坛


(3)中心参与2020年浙江(三门)冲锋衣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

2020年12月1日,中心参与2020年浙江(三门)冲锋衣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本次论坛以“新时尚、新商业、新科技” 为主旨,以时尚与技术创新及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为三门县全力打造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冲锋衣产业,向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智能智造发展的创新产业和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发展的新未来提供新思路、新见解、新举措。

2020.24.jpg

图24 2020年浙江(三门)冲锋衣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


(4)协助余杭经信局举办2020年家纺企业高级研修班

2020年9月27日,中心承办了2020年家纺企业高级研修班,为期3天的高级研修班邀请了来自服装行业和我校的6位专家、学者授课。根据企业需求、行业发展目标,围绕家纺产品设计、家纺品牌与色彩、流行与时尚、企业管理、东西方纺织行业发展对比分析等5个方面精心设计了教学课程,与参研学员们共同探讨和交流。

2020.25.jpg

图25 2020年家纺企业高级研修班


(5)卓尚服饰(杭州)有限公司捐赠2500万元教育发展基金

2020年12月31日,学校名誉校友、卓尚服饰(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长丁武杰以个人名义向学校捐赠2500万元,用于建设浙江理工大学“尚+”建设。

2020.26.jpg

图26 捐赠教育发展基金


六、示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加大投入自主知识产权的实验教学设备的开发和研制

中心今后应该加大投入,除了自行开发和研制教学实验设备之外,还应加强对现有实验设备功能的开发,增加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开发与建设,以及使用范围和领域的延伸。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课题、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自主开发设备,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2)培育标志性高水平实验教学成果

中心应坚持先进的教学理念,立足行业特色和地方经济需求,扎实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应加快开展实验教学成果培育工作,培育具有基础扎实、标志性、特色鲜明的实验教学成果,力争形成一批高水平实验教学成果,并进行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的推广工作。


七、所在学校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学校紧密围绕“三创”人才培养,支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1、完善示范中心管理体制。学校成立实验室建设工作委员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运行管理委员会,加强对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和教务处对示范中心的建设和教学日常进行指导和管理。设立示范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

2、健全示范中心运行机制。学校制定了《实验室工作管理办法》、《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办法》等涵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实践教学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等制度30余项。出台激励政策,如将国家级示范中心建设视同国家级重点教研项目;岗位聘任向示范中心倾斜;实验室和大仪开放计算相应工作量;学生参与科技活动认定其创新学分等。

3、加大示范中心投入。优先保障示范中心建设资金;每年下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项运行经费15万元、学院实验室建设运行经费10万,推进示范中心教学改革,上级和学校教改项目申报中,优先推荐中心项目。

4、强化示范中心队伍建设。学校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增设“正高级实验师”职称。抓好中心主任负责制,由学科带头人或专业负责人领导实验室建设;职称晋升明确企业锻炼要求,加快“双师型”实验队伍建设;推进学生助建助管工作;加强实验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培训。

5、推进示范中心信息化发展。坚持“互联网+实验室”的理念,部署信息化管理平台,获批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八、下一年发展思路

(1)做好2021年中心实践教学研究项目的申请和立项工作,以及第一批立项项目结题和第二批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

(2)加快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设计和培育,中心积极开展2020年纺织类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申报,目前“成衣模块化生产工艺虚拟仿真实验”已进入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评审中,“特殊体型男西装高级定制虚拟仿真实验”已列为“2020年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校级培育自主立项”项目;

(3)中心将不断夯实基础,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推进新工科、“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示范效应;

(4)产教融合方面

中心将面向科技社会发展和时尚产业需求,致力于打造“高水平、国际化、应用型”服装实践教学与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未来五年的发展建设与浙江理工大学高水平产业学院——时尚学院建设同步进行,加强与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浙江省时尚产业联合会、时尚龙头骨干企业的合作,构建由各方共同参与的时尚教育实践教学平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标准与教材、共同选拔和培养学生、共同培养“双师”和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实现“政、校、行、企”融合办学,打造“实习实训、科技创新、众创孵化、职业培训、时尚发布”五大功能,成为国内服装高等教育产教融合的示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