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心动态

2021届服装设计与工程毕业论文展(中)——功能服装

发布日期:2021-5-25 15:16:47 访问量:

1.png


功能服装以研究服装对人体的防护性能为出发点,通过开发具有特殊功能的服装来达到保护人体的目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功能服装的舒适性、可穿戴智能服装的开发和新型纤维材料的研制等。本期推送展示服装功能性及舒适性等方面的研究,涉及材料学、人体工学、计算机技术等多领域知识。

 功能服装方向

毕业论文展示

(因受篇幅限制,仅展示部分优秀毕业论文)

一、自发光智能夜行安全警示服及其可视性能研究
作者:鲍洁  指导老师:闫彦红



本文基于可视性防护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从可视性和智能性方面对智能夜行安全警示服装进行了设计和研究。首先,将自发光夜光涂层面料和反光条应用服装制作中,并在款式设计时应用拼接方法达到服装最佳自发光视觉功能。其次,在智能性方面,加入一键报警装置,在发生危险时可以发送定位到指定手机,减少搜救时间保证安全。同时,配以感光LED灯带的设计,可以在外界光亮不足时自动亮起,增加穿着者在夜间的可视性,保障生命安全。最后,通过对白天、夜晚有光和夜晚无光三种情况下服装可视性能实验测试及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出自发光智能夜行安全警示服装最远可视距离为157m  ,具有良好的可视性能,满足车流量多及人群拥挤场地(如小区门口,城市街道)中对服装可视性能要求,从而能够起到安全警示作用,且可穿戴人群广泛,可应用于儿童、老人及夜间工作这,对维护社会稳定及保障人身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及作用。

二、基于生理指标的运动内衣动静态压力舒适性研究
作者:潘翠漪  指导老师:王利君

近年来,女性越来越注重运动健身,运动内衣的需求日益增多,服装穿着压力舒适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服装压力舒适性与人体各项生理指标紧密相关。本文基于动静态下运动内衣压力舒适性的需求,采用主观评价与客观测量的综合评价方法,从款式和姿势对运动内衣动静态压力值的影响两个维度切入,进行动静态下不同款式运动内衣的压力舒适性研究,得出主观评价与客观测量的相关关系,获得运动内衣各部位舒适压力区间。并结合心率这一生理指标,探究服装压力与生理指标之间的关系。


三、基于事件相关电位的肤色与文胸色彩视觉偏好研究
作者:王书贤  指导老师:夏馨


中国内衣行业快速发展且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不再满足于文胸的功能性,对于文胸的外观以及情感需求与日俱增,色彩作为构成文胸视觉外观的重要因素,决定了文胸的基本情感,其与肤色搭配的协调与否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因此,本文以文胸色彩与四季肤色组合作为研究对象,借助clo 3D虚拟试衣软件进行文胸样本制作,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及主观行为实验进行研究,最终采用比较分析、数据描述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来探究不同肤色与文胸色彩搭配的视觉偏好。


四、基于事件相关电位的文胸外形情感偏好研究
作者:许天慧  指导老师:夏馨


通过行为实验和事件相关电位相结合研究消费者对不同外形文胸的情感偏好,得到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文胸外形等结果,基于该结论对文胸进行设计,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扩大女性文胸市场。

五、倒“U”形织物弯曲性能测试新方法
作者:张翠  指导老师:刘成霞


本文的研究内容是以19种织物试样为对象,首先采用传统方法测得织物四个方向的抗弯长度与抗弯刚度并求得它们的平均值,作为标准数据。再采用提出的倒u形新方法测试,利用Photoshop、Matlab等软件提取新方法的评价指标,将这些指标与标准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得出该方法的最佳指标。最后通过变换试样规格重复实验分析影响。最后得出以下结论,本文提出的倒u形方法对三种试样规格均具有可行性。不同的试样规格所用不同高度对应的指标w与夹角也是不同的,且采用1.5cm×12cm试样规格最佳。后续有机会应该深入研究试样各方向以及正反面的差异性,并采用更完善的方法提取指标数据。

六、女大学生穿着连裤袜的热湿舒适性研究
作者:李冰雪  指导老师:郑晶晶


本文的研究通过物理实验、主观评价实验的结合,综合评价不同面料、不同结构设计连裤袜的热湿舒适度。结合目前的硬件条件,使用鞋热湿测试系统、透气性测试仪,进行连裤袜的热阻、透气率测量;其次,进行热湿舒适度主观评价实验,使用五点标尺与Ashare七点热标尺对主观热湿感受进行打分,通过对主客观实验的数据分析,利用建立权重集、灰色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客观测量的舒适参数与主观评价获得的测量结果之间的数学关系,从而得出不同连裤袜热湿舒适性能影响因素、进行连裤袜样品热湿舒适度的综合评价,筛选出综合热湿舒适度最高的连裤袜款式。

七、可穿戴纺织偶极子天线设计及性能研究
作者:陈晏如  指导老师:邝野



本文介绍了织物天线的创新进程:1、设计并织造完成了一种新型的偶极子柔性织物天线,由研究其回波损耗及方向图特性验证其具有良好的天线参数,可正常在限定频率工作,满足正常的使用需要。2、采用3D建模改进了编织用具,使可以更高效的手制样品,在未批量机械生产前,为参数变量探究所需的样品提供了技术支持。3、对偶极子织物天线的变量导电纤维细度、编织方向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到采取300D细度的导电纤维及横向编织天线状态最佳的结论。4、为探究与可穿戴设备的适用性,进行了织物天线上身实验,在测试中得到了受人体影响的天线方向图。分析后得出此天线具有一定的服用性能。希望未来此天线可凭借其多项优点为可穿戴设备的天线选择增添一种全新的方案,并促进可穿戴设备进一步朝着贴体舒适的趋势发展。


八、基于TRIZ理论的服装改造和设计方法研究
作者:阮秋月  指导老师:刘成霞


基于TRIZ理论进行旧衣改造和零浪费服装设计研究,收集生活中最常见的各类服装共十一件,通过分析其款式、面料、工艺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调查问卷的结果,提出零浪费改造、增加新穿法等五个改造要求,根据其将TRIZ原理进行分类,再根据原理制定相应的改造手法进行改造,结果共得到十件新款服装,每一款式均遵循零浪费改造要求,且具有多种穿着方式,通过对改造过程的归纳,运用脑电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客观评价,共总结出基于TRIZ理论的五大改造方法。结合数学中黄金分割法、十字形分割法进行服装设计方法的探究,首先结合黄金矩形的黄金分割原理进行服装设计,共得九件新款服装,然后结合正方形十字分割原理进行服装设计,共得十二件新款服装,每一款服装均为一片式服装,且遵循零浪费原则,然后总结出样板拼接的三大原则。通过本实验的探究,一方面进一步拓展了旧衣改造和零浪费服装设计的方法,有助于服装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证明了TRIZ理论在解决问题、发明创新等领域的作用,有助于启发学者借助TRIZ原理在各自的领域进行探索。

九、运动品牌标识形状对消费者产品感知的影响
作者:谢湄莲  指导老师:夏馨



本课题选取圆角和尖角形状的运动品牌标识作为研究对象,借助问卷调查和行为实验探究消费者对圆、尖角标识下的运动服装在手感、舒适度、耐磨耐穿程度、功能性和风格上的感知评价偏好,同时通过ERP实验进行相应的消费者感知神经机制研究,通过分析相关的ERP成分更客观深入地研究消费者的产品感知偏好。丰富了从消费者感知角度探究运动品牌标识形状设计的相关研究,也能够让商家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认知品牌,更好的掌握消费者的心理,为运动品牌标识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十、静电纺三层微/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单向导湿性能研究
作者:沈建树  指导老师:杜磊



本课题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用于吸湿排汗的三层微/纳米纤维膜。首先,对微/纳米复合纤维膜的疏水层材料PU、PVDF进行了优选,并对亲水层PAN纳米纤维膜进行了负载纳米粒子的改性;然后,制备了双层微/纳米纤维膜,通过水解PAN以提高其亲水性。最后,引入中间混纺层,通过调控制备参数,探究了其对于单向导湿性能的影响,并总结了微/纳米复合纤维膜的以上组成部分在单向导湿性能方面的影响比重。实验运用扫描电镜(SEM)观测纤维表面形貌和整体取向,最终确定1.0wt% SiO2负载量的PAN纤维膜亲水性最佳;通过垂直芯吸高度实验、水接触角WCA测量和宏观液体扩散实验测试了浸润性等与单向导湿相关的性能,双层复合纤维膜优选PVDF作为疏水层材料,双层膜疏水层接触角在200 s内从110.6°降低为80.54°。通过MMT液态水分管理仪分别测试了双层和三层复合膜,亲水层经过10 min碱处理后,单向导湿性能得到优化,单向传递能力指数512.48,综合液态水分管理能力指数0.8256。三层复合纤维膜的单向导湿性能,其混纺层的纺制时间为40 min,其单向传递能力指数837.83,综合液态水分管理能力指数0.8937。


下期将介绍并展示
服装运营管理方向

优秀毕业论文

PS:5.26号将在服装学院19号楼一楼开展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海报展——术业,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