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申报材料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2022年)

发布日期:2023-6-19 10:44:12 访问量:

一、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依托纺织科学与工程、设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美术学和艺术学理论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纺织科学与工程、设计学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原则,为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产品设计、表演4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实施和新工科、新文科的建设提供支撑。

中心的实践教学资源支持学生在科研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本年度,中心培养的学生主持9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新苗人才计划,获得包括“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省服装服饰大赛等省级以上奖项61项,其中国家级铜奖5项;省赛金奖7项、银奖2项、铜奖2项;省学科竞赛一等奖5项。

本年度,虽然受到国际国内环境和疫情影响,毕业生就业率仍在98%以上。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数据,中心毕业生综合能力居全校第二、薪资水平居全校第一、毕业生满意度居全校第二。用人单位到我校招聘毕业生与学生毕业人数之比为3:1,满意度94.25%,他们评价我们的毕业生“不仅理论知识扎实,而且动手能力强,适应工作岗位速度快,在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工作中富有创新精神,工作得心应手。”


二、人才队伍建设

中心有专职教师 70 人,其中正高 23人,副高 23人,有博士学位29人,实验专职管理人员 21 人,已经形成一支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有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纺织类专业认证委员会专家1人,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优秀教师 1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浙江省“151 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员2人,校“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第二批资助培养人选1人,首批“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青年优秀人才1人,浙江省高校实验室工作先进个人1人。师资队伍年龄、职称、学缘结构合理。

本年度,中心持续聘请来自服装生产企业、纺织商品检验检测部门等的12名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中心的企业导师。建立起一支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的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三、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一)教学改革立项、进展、完成等情况

本年度,中心始终抓好教学质量工程,确保教学质量:

继续开展新文科、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本年度,中心继续与四季青集团、浙江华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将《专业能力实践》、《服装项目设计与管理实践》等课程的实践部分搬进企业学习,增强了企业与高校的联动;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本年度,中心主任参与的“三跨协同、四教融合、三链递进:新时代纺织“三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获2022年度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本年度,中心获省级及以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8项,获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8门,其中线上8门,线下1门,线上线下混合式5门,社会实践1门,国际化2门,首批劳动教育1门;

中心持续重点培育“服装品牌零售终端陈列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成衣模块化生产工艺虚拟仿真实验”和“特殊体型男西装高级定制虚拟仿真实验”3个浙江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二)科学研究等情况

本年度,中心承担的在研科研项目132项,合同科研经费达4594.47万元,合同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有10项,合同金额在60万以上的有9项,合同金额在30万以上的有15项,承担纵向科研项目50项,其中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项目1项、国家教育部项目2项、国家商务部项目2项、国家文化部项目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3项、浙江省社科规划办项目2项、浙江省教育厅2项、浙江省文化厅项目1项、浙江省科技厅项目1项、浙江省民政厅项目1项、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项目1项。

本年度,发表学术论文140篇,其中SCI 35篇、EI 3篇,CSSCI 7篇,其他SCD等期刊95篇;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专利62项。


四、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

(一)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

中心有服装实验教学中心、服装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大实验教学平台,其中服装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下有多个子平台,包括服装品牌零售终端陈列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成衣模块化生产工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等,学生可在平台上进行学习及实验操作,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平台网址:

服装实验教学中心  http://fzsyjx.zstu.edu.cn

服装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http://fzxnzx.zstu.edu.cn/

服装品牌零售终端陈列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http://www.ilab-x.com/details/v5?id=5371&isView=true

成衣模块化生产工艺虚拟仿真实验 http://www.obrsim.com/schoolHome.do?schoolCode=zjlgfzxy

图片18.jpg

a服装实验教学中心                              

图片19.jpg

                   b服装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图片20.jpg

c服装品牌零售终端陈列设计实验                   

图片21.jpg

                       d成衣模块化生产工艺虚拟仿真实验

图1 中心4大实验教学平台

疫情期间中心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丰富了实验教学资源:

(1)改变实验教学模式,逐步完善线上服装实验课程教学资源

本年度,中心有女装设计基础工艺、服装工艺基础、高级定制工艺等8门实验课程展开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在网络平台建立课程群,发布学习资源,开展录播和高清、多视角的高质量多媒体设备直播等信息化教学形式,利用在线视频+课堂示范+一对一答疑,进一步优化和提升服装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效率。

(2)改革实验教学手段

a思政元素融入实验教学

中心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到实践教学中,以举办课程思政展形式,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

图片16.jpg图片17.jpg
图2 实验课程思政

b虚拟仿真技术在服装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服装品牌零售终端陈列设计虚拟仿真实验”利用PC端与服装品牌零售终端陈列设计在线实验平台,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已在《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服装终端设计与管理》等课程进行了3年的运用,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特殊体型男西装高级定制虚拟仿真实验”根据实际特殊体型男西装高级定制流程在3D特殊体型样本库及3D男西装样本库的基础上进行建设,使学生可突破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在逼真的环境中,重复多次进行各种男西装高级定制案例的学习及实践,已在《男装结构设计》等课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c教学实验项目操作二维码

依托学习通平台课程《面料结构与性能测试》,实现包括拉伸强力、干燥速率、透气透湿等40项设备操作视频在线共享。已应用于本科生毕业论文、《面料结构与性能测试》课程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研究及相关竞赛中,受益学生人次数超300人次/学年。

d视频多媒体设备的应用

中心有8个实验室配置视频多媒体设备。其中7个实验室配置86英寸教培一体机(触控一体机)、5个实验室配置高清的录、直播系统,1个服装工艺实验室配置双机位摄像、课件管理系统,不仅满足上课需要,也可以制作高质量视频课件,为服装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技术支撑。

图片15.jpg

图3 多媒体视频教学设备

f利用超星等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教学

中心在疫情期间,利用中国大学MOOC、超星平台、智慧树、钉钉平台等,通过直播形式组织教学,提升练习的效果和学生学习主动性。

图片13.jpg图片14.jpg
图4 线上教学

(二)开放运行、安全运行等情况

1、开放运行

本年度,中心预约开放的有 1万余人次,共计20.75万人时数。

中心承担《面料结构与性能测试》、《数字化服装技术综合实践》、《计算机辅助时装设计》、《女装设计基础工艺》等88门实验课程开展。此外,学生可以通过中心网站、浙江理工大学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或任课教师、实践指导教师等预约使用实验室,进行毕业设计、服装竞赛、工程训练竞赛等课外科技活动。

此外,中心面向社会开放。本年度有万事利丝绸科技有限公司、卓尚服饰(杭州)有限公司、浙江蓝天制衣有限公司等单位的研究人员来中心进行新产品测试。

2、安全运行

(1)成立中心实验室安全领导小组 

中心有实验室安全工作小组,每月开展一次“全过程、全要素、全覆盖”的安全自查自纠工作。实验室门上贴有安全责任人、实验室信息安全牌、安全因素识别卡,且均配有消防设备。通过每月一次的自查、院级、校级的三级检查的规定动作,落实中心安全。

(2)制定疫情常态化的管理方案 

中心每个实验室配置免洗洗手液、备用口罩等防疫物资,做到课前开窗通风、课后严格消杀等常规抗疫工作。为保持安全距离,重新设置了座位,并在位置上贴有座位二维码、按错位原则就座等措施。

图片9.jpg图片10.jpg图片11.jpg图片12.jpg
图5 实验环境标识

(3)新生实验室安全准入考试 

中心组织了2022级本科和研究生实验室安全准入考试,平均分96分。并在首次进实验室时,还对学生进行全面覆盖的安全基本教育,2022年中心全年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三)示范辐射

1、中心教师王利君开发的虚拟仿真实验为高校实验教学提供新方法

中心教师王利君开发的“服装品牌零售终端陈列设计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本年度为西安工程大学、常州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南阳学院和浙江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约6400名学生提供了实验教学与实践训练。通过本项目,学生们能够体验到先进的虚拟仿真实验技术,促进他们对服装品牌零售终端陈列设计的认识、理解与掌握。同时,该实验项目突破了疫情带来的教育、学习和交流方面的限制,保证了教学的正常开展。

2、中心教师娄琳在“学习强国”上开展公益支教远程授课

2022年5月12日,中心教师娄琳在“学习强国”的“强国课堂”公益支教计划中进行了首次远程直播授课。她为四川乐山金口河区永和镇第一小学、金河镇吉星小学、共安彝族乡小学和新河小学等四所学校的200多名小学生讲授了主题为“丝路经纬”的课程。小朋友们在云端聆听了这场来自大学的授课,感受到了纤细的丝线编织出的锦绣之美。

图片7.jpg图片8.jpg
图6 中心教师娄琳公益支教

五、示范中心大事记

(1)服装学院整体搬迁至临平校区

在本年度,中心整体搬迁至临平校区,搬迁工作自5月份开始启动,从实验设备打包、实验室微改造、设备组装调试,实验室教师连续3个月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共计完成了81间实验室2000余件实验设备、物品的搬迁工作。戮力同心、团结协作,实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实验室搬迁工作

图片5.jpg图片6.jpg
图7 中心搬迁

(2)中心协助承办“Style3D杯”浙江省第六届大学生服装服饰创意设计大赛

2022年11月,中心作为秘书处单位协助浙江科技学院承办了“Style3D杯”浙江省第六届大学生服装服饰创意设计大赛,该大赛是省级学科竞赛A类,共有28所高校、近300组作品进入决赛。

图片4.jpg

图8 中心协助承办“Style3D杯”浙江省第六届大学生服装服饰创意设计大赛

(3)中心协办2022【中国 丽水】首届时尚合成革创新创意设计大赛

2022年11月14日,中心协办了【中国·丽水】首届时尚合成革创新创意设计大赛,本届大赛以“融·构”为主题,呈现了一场创意与商业的有机融合,产业与教学相融合,文化、时尚、数字科技与东方精神相融合的合成革产业的视觉盛宴。

图片3.jpg

图9 中心协办首届时尚合成革创新创意设计大赛

(4)中心教师朱建龙主持设计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志愿者和礼仪服饰

中心教师朱建龙主持设计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志愿者和礼仪服饰,获得《人民网》、《青春浙江》等多家媒体采访和报道。

图片1.jpg图片2.jpg
图10 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服饰展示、朱建龙接受媒体报道

六、示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应加大投入自主知识产权的实验教学设备的开发和研制

中心应加强对现有实验设备功能的开发,增加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引导学生结合课题、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自主开发设备,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应培育标志性高水平实验教学成果

中心应加快开展实验教学成果培育工作,培育具有基础扎实、标志性、特色鲜明的实验教学成果,力争形成一批高水平实验教学成果,并进行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的推广工作。


七、所在学校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学校紧密围绕人才培养中心任务,聚焦区域和社会发展需求,创新实验室管理机制,支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1.完善体制、协同推进。学校成立实验室建设工作委员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运行管理委员会,加强对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研究、咨询、领导、协调。

2.健全制度、规范运行。学校制度体系完善,2022年继续修订完善制度文件14项。每年度开展相关激励政策认定量化工作,包括项目认定、实验教学工作量认定、实验室管理工作量、学生创新学分、成果认定等。

3.拓宽渠道、保障投入。学校多渠道、积极保障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资金。上级财政专项资金、学科建设经费、专业建设经费等优先保障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需求。统筹下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项运行经费15万元,并鼓励学院和中心引入社会资金,助推示范中心工作运行、教学改革、专项建设等。

4.引培结合、建好队伍。学校畅通实验技术队伍职称晋升通道,吸引高水平人员从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和管理工作。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在职培训,鼓励实验队伍开展设备自制、实验技术和手段更新、实验室管理创新及项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