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心动态

《服装实验实践课程中的劳动教育》教研活动 ——立德树人、组队前行

发布日期:2022-5-28 10:43:36 访问量: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强化基层教学组织的功能,更好地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立德树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课堂教学创新等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中的重要作用,服装学院基层教学组织——服装基础实验室于2022年5月25日周三上午召开服装实验实践课程中劳动教育研讨会,服装学院副院长冯荟以线上会议形式,参加本次基层教学组织活动。

实验室主任张芬芬老师带领服装基础实验室的所有老师,一起学习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结合专业特点研讨具有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努力发挥实验实践课程在劳动教育上的优势,一方面讨论劳动教育怎么教,另一方面分享劳动教育在管理工作中的推进措施。




围绕怎么教和如何管的问题,教研活动分四个单元学习和研讨。



   第一单元,学习和了解学校关于持续开展基层教学组织教研活动的六大主题内容。学习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劳动教育的重点是结合专业特点,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主要围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组织、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等方面设计;同时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等。


同时研习2022年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要始终坚持本科教育中心地位;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使命;要紧紧依靠教师这一关键群体;要持续强化教学质量这一生命线;要不断加强本科教育工作的协同性;要攻坚克难做好双校区教学运行工作。强调立德树人是核心使命,领会本科教学六大支撑体系建设内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激励、协同育人、质量监控、条件保障)。



第二单元,梳理服装基础实验室课程建设与劳动教育融合情况。例举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女装设计基础工艺1》、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高级定制工艺》在实验室教学环节对学生勤思考、勤动手的促进,在耐心、细心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及团队合作精神的提升,鼓励学生传承创新优秀服装技艺,激发其爱国情怀和职业使命感。


第三单元,实验实践课程与劳动教育融合具体实施情况。结合《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内容:“加强专业研究和指导,组织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研发,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与使用。”,循序渐进地分享四点:督促学生在实验实践课程中规范安全使用设备;鼓励学生认真做好作业、课后卫生值日;激励学生自愿参与公共劳动服务;培养学生建立团队合作意识。



第四单元,讨论劳动教育过程二个重要环节:师资培训和勤工俭学。



    随后,实验室参会教师就会议研讨内容进行交流。交流内容主要集中以下几点:


1、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大学本科教育的根本。实验实践课程本来也是劳动教育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劳动教育从新生进实验室的第一天已经开始了,作为服装专业实践课程的工艺基础课程,是更容易融入劳动意识与劳动教育的课程之一。


2、通过安全和卫生意识的教育和培养,让学生养成最基本的劳动习惯。首先老师教学认真,起到一个示范影响作用。通过在实践课中的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形成精益求精的态度,培养学生刻苦勤奋的品质,积极面对学业和校园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3、通过课程内容的改进、授课形式的迭代更新,引导同学们用心感受“劳动之美”及“动手实践的快乐”。劳动教育在课堂上实现翻转课堂,提前录制教学视频,提前发放给学生,学生根据基础内容找到相关难点,带着问题来到课堂,教师根据学生的难点和问题,聚焦解决,并拓展到更丰富更深入的知识。


4、劳动教育和思政教学结合。劳动教育是能力的培养,也是品质的培养,通过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实用的产品,将作业产品捐助给养老院或儿童福利院,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将所学专业融入社会服务,让学生感受到个人价值感和社会责任感!


5、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不断拓宽生产力与创新力的边界,在服装实验教学中,我们要全面理解劳动教育,不能狭隘地认为劳动教育只是重视体力或技能培养,而要把思维创新的脑力劳动教育与实践操作的技术劳动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注重劳动教育成果的产出质量。在实验教学模式上由固定的单一传递式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共享、互动方向转型,要让服装实验教学中劳动教育内容的创造性和智能性增加,也要通过全方位教学设计来提升服装实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材料和劳动教育产出评估等方面的灵活性,让学生更多的思考、质疑、研究、决定和呈现。


6、劳动教育和服装一体化教学结合,根据服装款式设计,服装工程打版,再到服装工艺制作实现一体化衔接教学,更利于学生对服装整体概念的理解,知识的融会贯通。


7、课程实践过程,是验证理论所学的过程,更是体悟真知的过程。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为创新提供可能,在实验教学中,应该注重劳动产品的获得,打破传统的无差别化的作业呈现,让学生有更多的主动权去选择个性化、创新的作业呈现方式,让学生热爱劳动。


本次研讨会还讨论到实验室管理工作中怎样展开劳动教育,形成以下观点:


1、坚持做好实验室日常管理,对进入实验室的任课老师强调实验室要求,任课老师对班上学生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值班管理同学的服务意识,值班管理同学协助老师管理实验室,通过上岗培训和岗位监督强化值班同学的服务劳动意识,定期分享好的管理经验,提出解决优化的办法。


2、团队:需要每个环节一起配合管理。需要进入实验室的每一个人包括实验室管理老师、值班管理同学、上课学生、任课教师共同维护实验室安全和卫生。对机房值班同学进行培训、老带新、定期总结心得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劳动责任意识。


3、努力:实验室管理中,努力做到全面梳理、统筹合理规划、定期交流管理经验等,以使管理更有效、更顺畅。服装实验设备、教室使用管理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是用电安全,在加强日常人员巡查管理的同时,建议关注智能可远程操控自动断电、自动报警系统等安全新技术,有效解决设备用电安全问题。


4、创新:全面调研基础上,引进信息化、智能化设备,促进服装实验管理更高效,向智慧型实验室方向建设。以培养老师和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综合信息的能力,策划和组织能力,实践和技术创造能力,通过数字化技术建立良好的管理、维护、更新机制,为学生深度参与劳动教育和自主提升学习提供保障。


冯荟最后表示,感谢实验室老师的努力和付出,肯定了老师们的务实态度。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两方面表达了实验室劳动教育的扎实推进,是对学生素质教育及课堂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一方面,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也是教学管理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劳动教育能促进学生安全习惯、卫生习惯的养成,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素养及职业操守。另一方面课堂理论知识的内化吸收,需要实验室实践环节支撑,劳动教育能培养学生耐心、用心和匠心,促进脑力、眼力及手力的协同发展。冯老师还用一个生动的实例表达了团队的重要性,也从创新的角度鼓励大家加强服装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研究,组织开展劳动教育管理方式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