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心动态

【庆祝我校办学125周年】新文科语境下时尚人才培养与设计教育创新论坛

发布日期:2022-10-31 9:24:55 访问量:

2-1.jpg


10月28日下午,“新文科语境下时尚人才培养与设计教育创新论坛”在浙江理工大学临平校区展演大厅举行。

本次论坛以“回应新时代、融合新科技、顺应新变革”为主题,聚焦互联网+时代和新商业新消费背景下对时尚创新人才对需求,探讨在新文科高质量建设的语境下,如何构建时尚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论坛邀请了设计界、纺织服装教育界专家学者进行了主题演讲,就创新设计教育与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国一流专业建设、协同育人、设计教育的未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1.jpg


任文东 教授

大连工业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辽宁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教指委委员,中共辽宁省委、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任教授的演讲主题是《面向未来的创新设计教育与人才培养》。新文科建设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任文东教授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出发,指出新时代、新背景、新需求在为设计提供契机的同时,更需要新的学科理论构建和学术范式。他介绍了大连工业大学的国际交流、学术交流经验举措,师生从不同专业角度参与比赛和展览活动,与头部企业合作,积极服务地方。任教授强调设计学科打破专业边界,注重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与观念转变,提出艺术与科技融合模式将成为设计的普遍范式。在人工智能、先进材料、AR技术、虚拟现实等新兴事物的发展背景下,面向数字时代的设计教育,要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必须走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创新道路。任教授提出面向未来的设计人才应具备:多维度的趋势设计能力、不断提升的认知能力及技术迭代的学习与适应能力、对新科技新材料新工具的了解与学习能力、跨界交叉融合能力、可持续设计能力,以及守正创新、中国设计的传承与创新能力。



2.jpg


王晓予 教授


郑州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郑州大学设计大类与设计学科负责人,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教指委委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王教授的演讲主题是《以专业特色支撑人才培养》。王晓予教授围绕学科、专业、课程、人才四大不同维度,分析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郑州大学美术学院作为地方高校建设一流专业的方法和举措。郑州大学美术学院立足中原文化,打造专业特色令人印象深刻。王教授强调郑州大学美术学院承担着为地区发展、地域发展培养人才的重任,构建专业特色要从每一门课做起,落实在每一堂课。王教授层层递进,运用丰富的课程实证案例讲解,详细分享了《素描》《色彩构成》《展示设计》《技艺体验》《专业考察》等课程的建设成效。


1_18.jpg


3.jpg


潘长学 教授


武汉理工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教指委委员。


潘教授的演讲主题是《产教融合在工科大学的发展模式》。潘教授提出,设计学中产教融合的必要性是源于国家发展战略与设计学“应用性”的本质。潘教授回顾了改革开放以后对于产业的要求逐步提升的过程,认为是国际竞争力的获得促使了“中国制造”的地位腾升。潘教授提醒我们,新时代国家战略对于设计创新行为与设计创新思想的需求进一步的扩大。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中,设计学体现了新知识体系不断加入设计学体系、分工和技术的不断细化与深入等现象,设计教育者应当关注的这些变化。

a.jpg



4.jpg


魏洁 教授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委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魏教授的演讲以《与时俱进:设计教育改革与实践》为题,介绍了江南大学设计专业的发展历程。通过“艺工结合”、“国际视野”、“跨界合作”、“整合创新”四个阶段的教学成果展示,魏院长细数了江南大学在应对不同时期的国家战略、区域社会经济需求时采取的教学思想与策略的变化。她指出,江南大学设计学专业建设中,“三坚持”、“三开拓”、“三进取”是核心思想:创新、立行、务实是设计本体的坚持;新变化、新现象、新要求是设计领域开拓的契机;融合、进化、实证是设计教育的进取的路径。魏院长表示,能够适应中国未来发展的设计师与设计研究者将是:具有审美力、设计力、创造力的未来设计师,让创意思维、审美实践与未来美好生活融合发展的设计人才。


c.jpg


5.jpg


冯荟 副教授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副院长,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浙江纺织工程学会服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丝绸博物馆特邀策展人。


最后,冯荟副教授进行了《时尚设计教育新文科“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讲座。冯荟副教授回顾了中国服装设计教育和时尚教育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科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探索和实践。浙理工以培养“创新创业创意”人才、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己任,时尚教育在新文科建设的语境下,以“回应新时代、融合新科技、顺应新变革”为指导思想,构建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新机制,打造“四链融合”服装设计高素质三创人才培养新模式。具体做法包括:突出价值引领,优化“四位一体”课程体系,持续教学改革;打造政产学研全要素支撑平台,共建共享服装产教人才智库;提升国际合作办学水平,实现具有新文科特色的服装设计人才协同育人机制创新。


e.jpg


本次论坛作为浙江理工大学校庆125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得到了卓尚(杭州)服饰有限公司、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中国工业设计师协会以及浙江时尚产业产教融合联盟的大力支持。论坛荟萃了国内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专业的一流院校与专业,带来东北工业文化、江汉港口文化、中原民间文化和江南水乡文化等不同语境下的设计教育的特色,为浙江理工大学的师生带来了具有前瞻性的观点和实操性的先进经验。